中文EN0531-82721303/13911164590/18678878719
NEWS CENTER新闻动态
公司新闻行业新闻党建领航公示公告法律法规
位置:首页-行业新闻-新闻详情

地质勘查

2024-09-06484次浏览

◆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秘书局(办公厅、综合司)联合印发《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

数字化和绿色化是全球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趋势。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以下简称“双化协同”),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利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自然资源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数据局综合司联合印发《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以下简称《实施指南》)。

《实施指南》从创新引领、协同推进、开放合作、务求实效等四个方面,明确了推进双化协同工作的基本原则。按照“323”总体框架进行布局,明确了各地区政府和相关部门,行业协会、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关行业企业等双化协同三类实施主体,为各类主体推进双化协同工作提供指引和参考;明确了推动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数字技术赋能行业绿色化转型等双化协同两大发力方向;明确了数字化绿色化基础能力、数字化绿色化融合技术体系、数字化绿色化融合产业体系等双化协同融合创新三方面布局。

《实施指南》提出,各地区在使用指南推进双化协同工作过程中,要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把握好自身在区域、产业发展中的定位,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积极打造特色产业和功能优势,加速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推进能源资源、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下一步,中央网信办将会同有关部门,着力加强统筹协调、跟踪监测和宣传引导,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及时研究解决双化协同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实施指南》落地见效。

(资料来源:国家网信办网站 8月25日)

◆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集体授牌仪式暨学术交流研讨会在哈尔滨中心成功举办

8月28日,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在哈尔滨成功举办了“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集体授牌仪式暨学术交流研讨会”。哈尔滨黑土地地球关键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祁连山中部亚高山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黄河入海口陆海交互作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塔里木河流域下游水资源与生态效应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4个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集体授牌,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学术研讨。

会议指出,野外观测站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始终坚持用科技创新改造、支撑和引领地质调查工作,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布局,构建产学研用高效协同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此次4个部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同时获批,是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实际成效,也是哈尔滨中心等四家单位厚植科技创新支撑、全力打造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家队”的具体体现。

会议强调,4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要瞄准更高的建设要求、不断适应新时代下国家和自然资源部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新需求,重点围绕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战略,聚焦粮食主产区、重要生态功能区、海陆交互区开展冰川、冻土、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等方面的实时监测,为实现自然资源要素野外观测研究体系提供有力保障。要充分发挥主责单位作用和各合作单位优势,瞄准自然资源重点业务领域和重大创新方向,着力提升重大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持续加强开放合作、学术交流和人才团队培养,早日建设成为科研成果产出高地、高端人才集聚基地、对外合作交流重要平台,用高质量成果支撑服务自然资源部“两统一”职能。

(资料来源:中国地调局官网8月29日)

【相关信息】自然资源部华东海岸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主要对华东海岸带典型地质现象和生态系统环境进行长久性科学观测。我局海洋地质调查院依托华东海岸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滨海盐沼湿地生态与资源重点实验室和自然资源部滨海盐碱地生态改良与可持续发展工程创新技术中心,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实施了五十多项国家级或省级公益性项目、二十余项科研项目、三十多项海岸带调查评价市场项目。

 ◆我国时空数据产业新动能加快释放

28日在云南昆明举办的2024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上发布的这一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增长4.2%,总产值达8111亿元,近5年复合增长率6.4%,近10年复合增长率12.1%;从业单位约22.3万家,从业人员超过407.3万人。

当前,全球数字化发展日益加快,时空信息、定位导航服务成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地理信息产业的时空数据服务潜力不断释放。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刘国洪在2024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上说,将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健全地理信息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安全监管制度,支持地理信息与智能网联汽车、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深度融合,强化地理信息新质生产力培育,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

报告显示,我国时空数据产业基础不断夯实,时空数字底座持续筑牢。截至2023年底,我国在轨运行的北斗导航卫星增至48颗,全国建成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约3.2万座。北斗高精度定位日渐成为车载终端、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的标配。

高新已经成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基色。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李维森说,在2024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比92%。在2024地理信息产业最具活力中小企业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比100%。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发布的100家“2024地理信息产业最具成长性企业”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比94%。

(资料来源:新华社8月29日)

◆2024年实景三维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发布

8月29日,自然资源部、国家数据局联合发布2024年实景三维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入选名单。全国地质灾害实景三维关键技术与应用、国土空间规划实景三维智能可视化分析平台研发及应用等60个典型案例入选。

为了培育应用生态、激活实景三维中国数据要素潜能,今年5月,自然资源部、国家数据局组织开展了2024年实景三维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征集。本次征集累计收到167个案例。经单位自主申报、主管部门推荐、专家遴选、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数据局审议同意、面向全社会公示等程序,确定首批发布60个典型案例。

实景三维中国是国家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是对现实中国的真实、立体、时序化反映。2022年,自然资源部全面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计划到2025年初步建成实景三维中国,到2035年全面建成实景三维中国。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坚持数据为王、创新为要、应用为本、安全为基,历经试点先行探索、局部建设应用、全面部署推进三个阶段,取得积极进展。2022年以来,累计建设约700万平方千米不同精细度的地形级、城市级、部件级实景三维模型,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统一的时空基底。基于时空基准、时空关联、时空分析、时空智能、时空安全五个核心功能,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形成了涵盖灾害防治、智慧安防与调度、历史文化保护、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生态保护、在线旅游等22大类、100余种应用场景。

下一步,自然资源部门将加快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形成上下左右协调通畅的一体化建设和服务格局,加快建设“地上下、陆海域、二三维”一体化的实景三维中国,积极发挥实景三维中国在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文明、数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数据之治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资料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8月30日)(源于:地勘经济)




朱训:改革开放给中国矿业插上金翅膀返回列表山东能源郭屯煤矿:“宣讲套餐”味正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