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矿业文化及其发展之七
◎ 赵腊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资源能源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必然包含矿业现代化。而要实现矿业现代化,就必须建设现代矿业文化,使其成为建设矿业现代化的精神支撑与力量源泉。
一、新征程推进矿业文化建设的“道”
就建设文化强国的目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有5个方面,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如何才能实现上述目标,报告指明了具体路径,那就是:一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二是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三是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五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六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著名学者方克定先生提出,中国矿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矿业文化随矿而兴、因文成脉,反过来又促进矿业发展,引领矿业创新。
矿业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新征程上建成文化强国的路径,也是我们推进矿业文化建设和建设现代矿业文明的根本遵循。同时,在推进矿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几个基本的原则——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聚着全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育矿业文化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将其融入矿业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转化为矿业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坚持与时俱进。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矿业认识的深化和管理的变化,新知识、新观念层出不穷。我们必须顺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新时代、新使命的要求,不断赋予矿业文化新内涵,体现时代精神。要伴随时代步伐,不断探索矿业文化建设的新内容、新形式、新方法。
坚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矿业高质量发展的最根本、最活跃的因素,把人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坚持不懈地进行以文化人的工作,用先进文化培育人、激励人、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行业特色。矿业特色是矿业文化的命脉。矿业文化建设如何体现本行业的特色,如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是需要我们重点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要紧密结合矿业的性质、特点和职责,结合本行业、本单位的环境、条件,结合人员状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二、新征程推进矿业文化建设的“术”
在文化建设成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重要“一位”的今天,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矿业文化建设,把文化作为推进矿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无形之手”,进而从根本上扭转矿业的一些负面形象,并把矿业文化建设作为推进矿业现代化的精神力量与动力源泉,这是矿业文化必须担负的神圣使命。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加强矿业文化建设,使先进的矿业文化成为全行业、全系统的文化自觉,进而为矿业现代化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呢?我个人认为,应当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加强矿业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挖掘、丰富矿业文化的内涵。
建设与推进矿业文化建设,我们要从建设先进的矿业文化出发,从历史、民族、科学、现代、大众等几个维度,来展开矿业文化理论研究,首先要分类整理与保护矿业历史文化,包括矿业文化遗址和历代的矿业典籍;其次要从哲学、历史、认识、价值观等各个方面,旁征博引,兼收并蓄,提炼矿业文化的精髓,使矿业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厚,底蕴更加坚实,并且能够逻辑自恰,自成体系,魅力四射。
(二)从物态、精神、行为与制度四个方面,加快构建矿业文化内容体系。
一是构建物态文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二是培育精神文化。进一步总结、提炼和培育矿业人精神,确立发展理念和工作宗旨,加强矿业人职业道德建设。精神文化是矿业文化的核心,是矿业文化四项内容中的重中之重。三是倡导行为文化。规范矿业人开发、保护与市场行为,展示良好的行业形象。四是创新制度文化。创新和完善管理制度,坚持党对矿业的领导,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矿业经济治理结构为目的,构建服务体系,提升管理。
(三)加强矿业科普工作,让矿业文化融入人们的现代生活当中。
中国特色的矿业文化,不仅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根植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矿业文化,植根于矿业开发与生产。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我们要根据新时代矿业发展的特征,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加强矿业及矿业文化的科普工作,将矿业遗存、地质遗迹等矿业文化载体与文旅有机融合,利用数字技术让矿业遗存、地质遗迹等“活起来”,增值矿山或地质旅游中的精神文化内涵,提高服务水平,让人们在矿山或地质旅游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矿业科技的魅力。
(四)加强矿业文学艺术队伍建设,造就一批德艺双馨的高水平创作人才,创作一批矿业文学精品力作。
要弘扬光大矿业行业重视精神生活与文学艺术的优良传统,加强本行业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批德艺双馨的高水平创作人才。同时,吸引、鼓励社会上的作家、艺术家到矿业行业采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矿山和野外地勘单位,扎根矿业职工,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五)注意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矿业文化。
西方国家完成工业化之后,特别是一些西方矿业大国,在矿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中进行了不少探索。比如,较早地运用地质学、矿床学、采掘工程学等指导矿产开发;在矿业开采过程中,较早地意识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废弃矿山的修复与重新开发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且具有自身的特点,这些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与吸收的。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这个被淘汰的煤炭工业基地依托文化IP打造,用创意激活老工业区,顺利完成了转型,如今成了世界著名的“工业遗产旅游目的地”和全球工业废弃场所改造开发的学习典范。有人评价:在工业时期,她的工业引领着时代;在旅游时期,她的体验引领者工业。用创意体验展示冷冰冰的工业,让工业传递温暖,给人美好回忆。
(六)推进矿业文化产业发展,有条件地选建矿业文化创意(产业)园。
有关部门要根据矿业行业的具体特点,思考如何破除妨碍矿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种体制性、政策性障碍,明确矿业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通过推动矿业文化产业规模化、差异化、精品化发展,构建主导产业特色鲜明、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结构优化的矿业文化产业体系。
实践中,已有一些地方对废旧矿山进行文旅、文创产品开发,取得了良好效果。比如,位于四川乐山犍为县的嘉阳煤矿,利用建设国家矿山公园的契机,将一个废弃老矿山中的老矿井、矿山小火车、矿工餐等充分利用,加持以矿业文化元素,使之成为一个颇具吸引力的矿山旅游乐园。
在这里,穿上矿工服,戴上矿工帽,背上矿灯和自救器,在矿工解说员的引领下,徒步进入百米井巷,可以看到真实煤炭在地层中的延伸,了解亿万年前煤炭形成和演变的历史;熟悉煤炭开采、掘进、机电、运输、通风、排水全过程;体验矿工挖煤、打钻、推车、抽水、鼓风等工作场景;和发放入井证的检身工、新中国成立前的挖煤工、拖煤的爷孙、打钻的掘进工雕塑合影留念;倾听“说起芭蕉沟,心头凉悠悠,跟着工人走,还有烟儿抽,又过三五年,还有娃娃逗”的矿工民谣等。众多的体验项目,让你感觉神秘、诱惑、刺激、快乐。
在乐山嘉阳矿区,有一条全长19.8公里的芭石铁路,轨距762毫米,隧洞6座(总长905米),弧线109段,最大坡度36‰,铁路上跑的是国内乃至全世界唯一还在正常运行的客运蒸汽小火车,有“工业革命的活化石”“工业革命的绝版景观”之称。坐在小火车上,穿越蜿蜒曲折的矿山,一路上可以观赏满山盛开的金黄色的油菜花,邂逅小火车上突然冒出的快闪表演,静听小火车在悠长的山洞里发出的鸣笛声,回味一番颇具异国风情的矿山老街……你会陶醉其中,乐不思返。
(七)加强对矿业文化的推广与传播,扩大矿业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传播形态是文化的“体”,是以文化人、实现文化教育功能的基本依托和手段,决定着文化精神价值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要高度重视舆论的作用,充分利用行业媒体和大众媒体,创新传播宣传方式,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矿业故事”,传播好“中国矿业声音”,切实加强矿业文化的宣传、推广与普及,不断扩大矿业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召力。
时光让许多精彩故事沉淀为萧瑟的历史,唯有不朽的文化和精神,会在代代相传中愈发灵动和鲜活。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我们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矿业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崭新的中华矿业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矿业文明一道,为世界矿业发展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全文完)(源于:中国矿业报)